根据培训安排,9月24日晚,我们在报告厅集中观看了影视教学电影《第二十条》,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观看这部电影,每一次都是笑中带泪地看完,每一次也都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感触。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对此部影片的观后感受。
《第二十条》以一种幽默而富有情感共鸣的方式讲述了我国法治的成长与进步。它是一部情节错综复杂且情感充沛的影片。影片里三个故事线条交错展开,围绕着见义勇为和故意伤害的界限探索展现了社会、法律与人性的冲突与碰撞,影片中塑造的以韩明和吕玲玲为司法机构代表的人物形象,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与温暖,也再现了检察人员在维护社会正义和推动法治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在面对一个个几乎已成定局的法律判决,执法人员发出:“我们判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特别是在影片的最后,由雷佳音饰演的检察官韩明进行了一段长达6分钟的发言:“法律是天理、国法、人情的融合,应该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大,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种对法律与人性双重视角的审视让观众不禁为之动容。这句话正好也让我联想起,白天课堂教学中刘翀老师《论全面依法治国》的课程中:“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异曲同工。这部影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法治的进步和法治人的付出,也看到了法治与人性的和谐共存,这种情感共鸣让我深受触动。
影视教学结束后,各位同学都在热烈讨论,他们有的说影片还是理想化了一些;有的说其实现实中的“吕玲玲”太少了;有的说结局过于美好了......我想这都不重要了,关键是它引发了观众的深思,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让我看到了法治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也让我对中国未来法治道路的建设充满了希望。我想这也是市委党校(芜湖行政学院)安排此部电影开展影视教学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