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芜湖市委党校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员之窗

同吃同住同劳动 同心同德同进退

——“三同三研”沉浸式调研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5-05-07 10:37信息来源:市委党校 撰稿人:第57期中青班学员 王娜 浏览量: 【字体:  

4月25日至29日,作为第5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员,有幸赴无为市昆山镇双河村参与为期五天的“三同三研”沉浸式调研活动。通过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等方式,让我进一步砥砺了意志品质、锤炼了作风素养、增强了能力本领。

一、深入产业前沿,感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无为市比亚迪新能源电池工厂、三只松鼠绿色食品工厂和京淼源现代农业的参观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比亚迪通过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技术,展现了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全球竞争力;三只松鼠、京淼源以智能化生产线和全链路绿色供应链,诠释了传统食品工业向现代化、低碳化转型的生动实践。这三家企业的发展启示我们:产业升级必须紧扣“创新驱动”和“生态优先”两大核心。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以“双招双引”为抓手,推动本地产业与高新技术、绿色理念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扎根乡村一线,探寻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昆山镇双河村,我住农家屋、睡农家床、吃农家饭,与当地群众一起干农活、说农话、知农事、察农情,迅速转换工作环境、身份角色、学习方式,捕捉民意、了解实情,与群众打成一片。在全方位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和劳动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的“痛点”与“盼点”。一方面,农村空心化、产业单一化问题亟待破解;另一方面,群众对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发展的呼声强烈。在调研走访田蒲村过程中,通过与村委委员、党小组组长面对面交谈和实地走访,村两委已经有意识地在挖掘在地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以文旅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但是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步骤安排,对于如何打造特色一产、加快培育优势二产,有效推动三产服务业发展还缺乏清晰的思维。现在三公山正处在旅游度假区建设拓展的关键期,需要周边乡村共同联动、科学规划,建议借鉴江浙先发地区经验,通过国有融资平台吸引民营资本投入,解决旅游接待设施短板,尽快将线上"流量"变为线下"留量",形成符合"山水云日 竹茶花红"的区域特色景观,并以“皖中第一峰”IP为核心,形成以旅游民宿、主题酒店为主的微度假目的地,加大该区域的文旅消费承载力。

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为民服务初心

走访参观无为市博物馆、三公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史迹陈列馆、戴安澜将军故居等文化地标时,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让我深受震撼。与学员们共同徒步5公里重走三公山红色足迹,并于山顶红色广场宣读入党誓言,让我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根基,补足了精神之“钙”,更加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作为新时代干部,我更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树牢了“一步一个脚印把群众‘愿景图’变成乡村‘实景图’”的信念,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和决心。

四、实践淬炼本领,明确自我提升方向

在“三同三研”实践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群众满意度是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通过走访昆山镇、洪巷镇、开城镇等文旅资源较为丰富的乡镇,我认识到生态资源与文旅经济的结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需通过科学规划、村企合作,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同时,洪巷镇戴安澜故居的红色资源、开城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启示我们要做好引导,深挖本土文化基因,打造“红色研学+农文旅”融合模式,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的双赢。

此次培训让我进一步精准理解身段向下才能够接住群众的地气、脚板向下才能有服务群众的底气、初心向下才能立为民服务的志气,是一次思想的洗礼、能力的充电、作风的锤炼。我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民忧,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厚植乡土情怀,增强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更好推动新时代新征程现代化芜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