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芜湖市委党校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员之窗

解码杭州经验 赋能芜湖发展

——赴杭州学习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5-06-16 14:40信息来源:进修处 撰稿人:第57期中青班学员 彭艳 浏览量: 【字体:  

作为芜湖市委党校第57期中青班的学员,我怀着对标先进、取经问道的期待走进杭州,开启了一段满载收获的学习之旅。从参加新质生产力与科创发展专题讲座,到走访“中国数谷”“中国视谷”展厅、艺创小镇等现场教学点,再到聆听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运河文化与城市数字化建设相关课程,多维度汲取知识。杭州在产业创新、数智融合、营商环境、创新制度等方面的实践,让我深受触动,联想到芜湖发展,认为有以下三点值得借鉴:

一、以未来发展的视野布局当下产业

十年前,外界对杭州的认知还局限于“电子商务之城”,甚至质疑其高科技发展潜力。面对这一局面,杭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立足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趋势,发起“杭州究竟有什么”大讨论。讨论初期提出的诸多设想,虽不乏创意,但存在易被其他城市复制的局限性。最终,城市发展的破局点精准锚定电子商务积累的海量数据这一核心资源,将其转化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金钥匙”,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进程。从“城市大脑”的智慧治理实践,到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再到“中国视谷”“中国数谷”专项政策推动产业生态构建,杭州走出了一条极具前瞻性的发展道路。如今,杭州不仅有阿里云、海康威视、大华技术等行业龙头企业,还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游戏科技等新兴科技领域孵化出深度求索、宇树科技、游戏科学等“六小龙”企业,一大批新质生产力企业如雨后春笋,构建起层次分明、活力充沛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这些成果印证了杭州以未来视角制定发展战略的科学性与前瞻性,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开辟出全新路径。

杭州的经验启示我们:城市跃升的关键,在于精准识别并深度激活自身“不可复制的基因”。未来竞争力源于对这些核心资源的“数字化重构”与“未来化定义”,芜湖发展须跳出当下环境和比较优势,主动定义并塑造未来的产业竞争力,主动研判国家战略,结合AI、新能源、数字化等技术变革与未来产业的交汇点,在芜湖最具优势的领域发力。

二、以融入血脉的服务“宠爱”企业

在杭州,政府对企业服务的态度真的可以用“宠爱”一词。涉企服务事项像网上购物一样方便。一场政务服务的数字化革命正悄然重塑政企互动新范式。专门为企业搭建“亲清在线·政策超市”数字平台,从政策难兑到易兑,从政策难找到易找,从政策难懂到易懂,让企业获取政策红利就像网购下单般便捷流畅。打造的24小时值守的智能客服“亲清小Q”化身政策导购,实时响应的政府工作人员则是专业顾问,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算法等数智技术,对政策服务流程进行深度再造。平台集智能查询、精准解读、个性推荐、直达秒兑等功能于一体,将“最多跑一次”的承诺,升级为“一次不用跑”的高效服务。政府给企业兑现资金比送外卖还快。这种高效便捷的服务绝非空谈。灵伴科技创始人祝铭明的亲身经历便是最生动的诠释。2023年,他申请余杭区“独角兽”补贴300万元,完成申请流程后,资金竟在短短8分钟内就打入企业账户,其速度远超外卖配送。更令人动容的是,政府工作人员并未满足于此,上门直言“我们做得还不够,现在正全力推进“免申即享”改革,当系统通过数据比对精准识别企业符合补贴条件时,资金将自动到账,我们只需及时通知企业确认收款”,让政策红利实现“无感直达”。

杭州的经验启示我们:优化营商环境要杜绝口号式服务,把企业需求真正放在心上,既要善用数字技术赋能政务服务,让政策红利像网购一样便捷,更要秉持“将企业事当自家事”的理念,在倾听企业诉求和读懂企业发展痛点的基础上,把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以“数字赋能+暖心服务”双轮驱动,让企业在每一项政策落地中感受城市的诚意与温度。

三、以敢为人先的担当创新制度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杭州以敢为人先的制度创新,打造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对企业,制度创新激发企业首创精神。杭州的创新包容体现在“政策沙盒”这样的前沿实践中,在“中国数谷”等高地,政府为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企业开辟了“安全试验区”,由司法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在沙盒内,允许企业在监管框架下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模式,即使过程中出现可控风险或未达预期,只要遵循规则、及时纠错,便可免于传统监管的刚性处罚,累计87家企业入盒测试,34项创新完成商业化。这本质上是政府与企业共担创新风险,提供“容错—反馈—优化”的闭环机制,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的首创精神。对干部,制度创新为担当划定“安全边界”。早在2020年,杭州便出台《关于健全完善容错免责机制促进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推进改革创新、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非主观失误”等九类可容错情形与十项负面清单,为干部担当划定清晰的“安全边界”。同时创新事前备案制,将容错机制从“事后认定”升级为“事前预防”。以“亲清在线”平台政策资金兑付为例,拱墅区将“平台资金兑付事项”列入区级备案清单,鼓励干部在政策执行中先行先试,有效避免因程序瑕疵被问责的情况发生。萧山区在2024年出台的《企业创新容错管理办法》同样值得关注,该办法将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延期、高企评审材料缺项等5类产业领域常见问题纳入容错清单,累计为84个项目核定容错,撬动超3400万元研发资金,有力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

杭州的经验启示我们:企业有沙盒试错,干部有尽责免责——杭州以敢为人先的制度创新,生动诠释了真正的创新活力源于对未知风险的制度性宽容。作为芜湖的干部,我深感要培育同样的创新热土,也要将这种包容试错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为企业划出“试验田”,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模式;让干部吃下“定心丸”,建立完善尽责免责机制,明确容错情形与负面清单,充分运用好事前备案等制度,让敢于担当、改革创新成为城市最鲜明的气质,助力芜湖高质量发展。

杭州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创新发展永无止境。站在芜湖这片孕育着无限希望的热土上,我愿以闯的精神,以干的作风,做创新发展的践行者,在岗位上勇挑重担、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书写奋斗答卷,为芜湖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贡献力量。